內容提要:“給我來個小份菜,再來一個發糕。”9月28日中午,在位于后北屯漪苑東區的社區食堂內,記者不時聽到市民這樣與食堂工作人員對話。據悉,推行菜品大份、半份、小份的分餐模式,是該社區食堂反...
“給我來個小份菜,再來一個發糕。”9月28日中午,在位于后北屯漪苑東區的社區食堂內,記者不時聽到市民這樣與食堂工作人員對話。據悉,推行菜品大份、半份、小份的分餐模式,是該社區食堂反對餐飲浪費的舉措之一。
在此吃飯的徐女士介紹,相比較于其他飯店,社區食堂能根據菜量做到大份、半份和小份明顯區分,每個飯菜都有小份裝,素菜、涼菜、蒸菜價格大多為四五元。 “這些小份菜干凈衛生,關鍵能吃多少點多少,做到飯盡肚飽,一點不浪費。”社區食堂負責人劉先生介紹,不光是用餐環節,食堂在餐飲全流程減少浪費。“我們土豆去皮的厚薄、白菜幫扒掉多少、葉菜去葉帶莖長短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從第一道環節就減少浪費。”負責備菜的一位食堂工作人員介紹,每天他們還會把切下的菜梗、菜葉、菜根等“邊角料”變廢為寶,腌制成泡菜、咸菜。
對于食堂此舉,市民們紛紛點贊。大家表示,“邊角料”在促進消費的同時,也減少了糧食浪費,可謂一舉多得;物盡其用零浪費,這樣的創新應該越多越好;從細微處節約食材,感悟食物來之不易,將預防和制止餐飲浪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責編:范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