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公布了全國“雙減”及科學教育工作優秀案例情況,我市小店區光明小學的《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優秀案例,這也是太原市唯一入選案例。科技點亮未來,創新領航時代。一所建校僅5年多的學校,是如何在科學教育中獲得如此佳績,讓每個孩子變身“科創小達人”的呢?
下課了,孩子們走出教室,說笑打鬧,放松拉伸。樓道里,難免會有調皮的學生在追跑中嘶吼過度,形成噪音。為了幫助大家養成“課間也要文明”的好習慣,幾個學生有了“靈感”,他們共同研究設計出了“噪音提醒器”,學校為了鼓勵孩子們,將這款設計作品掛在了樓道,并應用起來。
在科技的肥沃土壤中,光明小學的孩子們茁壯成長。
校長郝偉介紹,學校堅持以“讓每一朵花都精彩綻放”的育人理念,大力發展科學教育,將科學的種子播撒在每一位“花兒”心中,讓奇思妙想、科技創新的精神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豐盈他們的大腦。學校不斷推進思維創新、實踐創新,確立了適合學校科學教育發展的“一體為本、三線貫通、五育融合”的“悅慧”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有力地推進了學校科學教育的快速發展,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即以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為本,以科學素養拓展課程、科學實踐活動課程、科創環境育人課程為實現途徑,達到五育融合。
在科學教育方面,光明小學重點打造了涵蓋創客、航模、編程、機器人、創意木工、創意服裝設計等方面的興趣社團課程,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需求。
在科技實踐方面,光明小學從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角度出發,打造了班級、年級、校級、家校社四級科學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分別以特色化、項目式、主題式、家校共育的形式,豐富科學教育的內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正成長。
尤其是以“花兒朵朵逐夢想科技創新向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校園科技節暨2023年度創客嘉年華,以全新的項目式學習為方式,形成了校級、年級、班級三級研究共同體,全校參與,成果豐碩,從環創作品到項目探究,從3D建模到設計,從創意編程到創意智造,從空間搭建到智能操作,形成了有特色的科創校本模式,培養了一大批愛科學、善探究、會分享的科創小達人。
在科創環境方面,光明小學著力構建了“171”創客教育空間,即1個科技創想中心;7間各具創客元素的專用教室:樂創機器人室1間、樂思創客室1間、樂研編程室1間、樂探科學實驗室2間、樂聯微機體驗室2間;1個科技長廊——集創廊,努力營造濃厚的科學氛圍,激發學生持久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科技逐夢未來,強國復興有我。光明小學將以科技創客養成計劃為基礎平臺,不斷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學習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未來能力,開拓思路、創新內容。未來,光明小學將持續推出更具針對性、更加綜合性、更有實踐性的科學教育優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