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歲的胡東坡,是國家隧道應急救援中鐵十七局太原隊(以下簡稱搶險救援隊)常務副隊長。參加工作17年來,他聞警而動、迎難而上、向險而行,先后23次沖鋒在隧道塌方、煤礦透水、抗洪搶險、森林火災第一線,協助救出被困人員89人。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揭曉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胡東坡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成為我省此次參評的唯一獲獎者。
向險而行顯擔當
“每快一秒,老百姓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對胡東坡而言,搶險救災是時間和速度的挑戰,是生與死的較量。
2024年7月,湖南省華容縣突發洪水,胡東坡接到國家應急管理部指令后,火速集結35名隊員,出動指揮車、排水車等10臺(套)大型機械設備從太原出發,連夜驅車1040公里趕赴救災點,成為第一個抵達當地的跨省專業救援隊。
在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大堤上的第一個夜晚,夜間視野受限,水情不明,胡東坡和隊員們商量好初步預案,就帶頭開始作業,清除淤泥、鋪設排水管線、搭建排澇通道……經過徹夜鏖戰,在3輛排水車前,胡東坡和4名隊員緊張有序地合力將吸水管組裝到水泵上。“咚咚咚”隨著一臺臺便攜式潛水泵進入垸內積水中,接通電源、啟動泵站,積水“嘩嘩嘩”撐起水帶加速沖入洞庭湖,胡東坡如釋重負。
苦練內功增本領
在胡東坡看來,裝備的效率就是救援的保障。于是在訓練之余,他最愛干的事就是鉆研各種液壓頂管機及配套設備,尤其是尚處于研發階段的設備。
2017年,胡東坡帶領隊員們開展科技研發項目《隧道關門塌方自進式救援通道成套裝備及技術研究》,探索隧道塌方救援裝備的小型化、輕量化,以適應多任務場景。
為了研發工作順利進行,胡東坡邀請高校專家,翻閱大量文獻,積累實戰經驗。經過三個春秋的苦心孤詣,從設計研發、試驗改進以及數次實戰演練,裝備在塌方救援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得到驗證,形成了成套施工工法,配套完善了相關的安裝、開挖小型工器具,設計了裝備儲存及運輸方案。最終,他帶領研發的裝備技術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和發明專利一項。
實戰演練強素質
這些年,為了培養出更多救援先鋒,胡東坡錨定青年素質提升工作,聯合太原理工大學建立“實訓基地”。同時,以野外生存拉練、實戰演練、特殊工種培訓為載體,定期組織開展單雙線隧道頂管救援、小導坑救援、大口徑水平鉆機救援等70余次應急演練,全方位淬煉年輕隊員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專業技能,有效加強各類救援聯訊、聯勤、聯動能力,鍛造出一批應急崗位攻堅能手。2024年7月,國家隧道應急救援中鐵十七局太原隊黨總支被國務院國資委授予“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
此次因為敬業奉獻上榜“中國好人”,胡東坡興奮之余略顯激動。他表示:“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就會一直沖在搶險救援的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