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走進晉源區花塔村都市農場草莓大棚,放眼望去,棚內綠意盎然,一株株草莓秧沿著田壟整齊排列,長勢喜人,這里的草莓將在12月上旬迎來成熟季。
“草莓的采收期是從12月到來年的5月底,基本上一直能采收,我們通過現代化農業和智慧農業種植技術,以及水肥一體數字化農業調控,讓草莓提前一個月上市,延長了草莓的采收期和產量,打破了常規的草莓季節上市的限制。”花塔村都市農場技術負責人郝增勝說。
以往草莓的成熟期短暫而珍貴,如今科技的力量讓這份甜蜜得以延續。“目前這個園區有8個品種,有市面上常見的紅顏、章集,還有新引進的新品種“晉谷丹戀”,現在有9個棚,種植面積為18畝,每個棚產量是5500公斤左右。”由于草莓產量不斷提高,為了延長草莓保鮮期,郝增勝憑借多年經驗,利用草莓田壟間空隙種植蒜苗來代替農藥,保障了果實的綠色健康。
今年以來,晉源區深入實施“特”“優”戰略,在花塔村都市農場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和智慧農業,以科技賦能種養鮮活魚果,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
不遠處的魚類養殖區的養殖池里,個頭60至80厘米的大型錦鯉正歡快地游動著。養殖區域有12個魚池養錦鯉,一年的產值約有600萬元。這些流動的“活寶石”都是從國外進口,有10余個品種,為此養殖池內配備了先進的水循環系統,實現高密度養魚。在水循環系統構建起高效生態基礎之上,農場還開辟新路徑,運用魚果綜合種養模式,通過以水養魚、以魚種果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循環種養。“養魚會產生廢水和糞便,我們把它收集起來進行發酵,成為有機肥之后就把它澆灌到果蔬的根部,進行施肥。”都市農場漁業養殖負責人劉源說。
魚果養殖發展起來后,也成為了村民增收的金鑰匙。“我主要工作是換水、喂魚以及清理魚池,這份工作讓我有了收入,而且離家比較近。”花塔村村民張雪貝表示。都市農場優先雇用本地農戶,促進就近就地就業,截至目前,帶動本地100余名農戶實現就業,人均每年增收3萬元,帶動周邊630余戶實現增收。
這邊錦鯉游弋,那邊果香撲鼻,一幅生動的魚果綜合種養畫卷正在晉源區花塔村都市農場徐徐展開。接下來,農場將不斷豐富產業品種,推出“農業+文旅+教育”研學模式,發展休閑采摘、農事體驗等新業態,推動特色產業提檔升級,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