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接力,成績斐然;4月21日我市發布消息稱,2019年以來,我市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工作駛入發展“快車道”,知識產權工作領跑全省。從2019年至2021年,我市累計專利授權量達30877件,年均增長49.2%。
專利:三年授權三萬件
從2019年至2021年,我市累計專利授權量達30877件,年均增長49.2%,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3051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5.3件。
僅2021年,我市專利授權量就達到16696件,占全省總量的44.7%;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3448件,占全省69.1%;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5件,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排名第四;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4009件,占全省68.7%,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4件;商標有效注冊量97187件,占全省33.6%。
另外,我市還擁有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家、優勢企業13家,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1所,國家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2個,國家級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2所,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7家。
2020年,太原市入選第四批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獲得中央1.5億元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經過,3年建設,到2023年,圍繞城市特色和重點產業布局,構建起知識產權全要素、全鏈條的運營服務體系。
服務:運營體系有成效
自去年以來,我市積極籌建高水平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目前,知識產權大廈已建成投用,11家公共服務機構、28家社會化服務機構入駐開展業務,為全市創新主體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打造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高地。我市年內將整合全市知識產權運營資源和數據資源,建設1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和5家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此外,我市還將實施專利導航工程,圍繞特種金屬材料、煤機智能裝備制造、新一代半導體、電子裝備制造、節能環保裝備等5個產業開展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支持清徐縣、萬柏林區、綜改示范區陽曲園區、中北高新區等4個縣區(開發區)開展區域規劃類專利導航,提升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和針對性。
保護:新機制初步形成
知識產權發展離不開政府的保護,為此我市成立了“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構建多部門聯動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高位推動知識產權“嚴、大、快、同”保護機制初步形成。
在知識產權保護當中,我市特別強調了“嚴保護”,為此連續開展了“非正常專利申請”“打擊商標惡意搶注行為”等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2019年以來,我市查處知識產權違法案件569件,罰款547.5萬余元。
為了實現全方位知識產權保護,我市積極構建“大保護”。3年來,我市設立中國(山西)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太原分中心和13個維權援助工作站;與晉中、忻州、長治、臨汾、陽泉等5市簽訂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打造立體維權援助服務網絡。
此外,我市還建立知識產權侵權快速反應機制,實施知識產權“快保護”。在第十二屆中博會期間,我市專門設置了“展會知識產權辦公室”,為展商和觀眾提供專業快捷、便利高效的知識產權糾紛處理服務。
知識產權保護離不開各方面的配合,為此,我市積極探索“同保護”。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和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成立全省第一家知識產權仲裁院和全市第一家知識產權專業律師調解中心,形成司法、行政、仲裁、調解協調聯動保護格局,并探索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