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91,日韩脚交footjobhdboot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太原日報報業集團) >> 今日聚焦

時代之門 未來可期:太原通達橋展示龍城新魅力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霍錚 李靜 2019年08月26日 07:39

  近日,記者一行驅車沿濱河東路南行。車窗外,一座座跨汾河橋梁一閃而過。遠處,白色的曲線形拱門奪人眼球,宛然一塊美玉端然矗立。橋塔流線優美,清一色的整體白色漸行漸近,有大氣磅礴的現代橋型之美,恰到好處地詮釋出“時代之門”的主塔之意。停下車,記者一行走上橋,主塔一點點變大,像靠近一位久違的朋友,其巍然浩然之氣,令人油然而生傾慕之情。行至橋中間,駐足主塔下仰望,其龐然岸然之狀,令人肅然起敬,渾渾然不覺時間在走……

  “你們看,這個角度好,快來拍照啊。”三五個嘰嘰喳喳的少女喚醒沉醉其中的我們。有著“網紅橋”之稱的通達橋,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前來參觀留影的市民。透過這“時代之門”,我們深切感受著通達橋的大美、清新,以及濃濃的獲得感。

  大美之門全橋“漂浮”網紅地標

  在橋中間,我們靠近順直的欄桿扶手俯視,發現通達橋的奇特之處:整個橋面在主塔部位沒有做橫梁支撐,主塔和梁沒有任何聯接,只在橋的兩端橋墩處有個支座。“這是全省首座自錨式懸索橋,采用了全漂浮體系,是橋梁中很獨特的一種。”市市政建設開發中心工程科科長吳衛平解釋道。

  普通的橋,中間必須有梁。但懸索橋,主塔和梁沒有聯接,它所有的力,均靠上面的主纜拉拽。“沒有支撐力,只靠拉力。”吳衛平介紹,懸索橋有“懸掛的橋梁”之意,又名吊橋,是以承受拉力的主纜作為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梁。主纜一般接近拋物線,從主纜垂下許多吊桿或鋼絲,將橋面吊住。

  通達橋共有兩根主纜,每根主纜由37股平行鋼絲組成,每股由127根鋼絲組成,兩根主纜共計由9398根平行鋼絲組成,總長度約4000公里。吳衛平打了個比方,“就相當于從哈爾濱到烏魯木齊的距離,及赤道長度的十分之一。”全橋所有的重量都靠主纜承擔,通過33組吊索將全橋總共12000噸的重量傳遞到主纜,形成懸索體系。設計通達橋之前,我市跨汾河橋梁多為拱橋和斜拉橋,尚無懸索橋這種橋型。因為此橋位居城南,在設計時要充分展現活潑、有力、雄偉的橋梁風格,所以該橋規劃為獨塔自錨式懸索橋。

  在大橋兩端,我們發現橋面鑲嵌有鋸齒嵌合狀的物件。“這是伸縮縫,用于調節由車輛荷載和橋梁建筑材料所引起的上部結構之間的位移和聯結,能伸縮二三十厘米。如果有相當重量的重載車經過,橋會晃動,整座橋和橋上的人都會有感覺。”中交一公局集團三公司通達橋項目副經理孫智勇介紹說。看到我們驚訝與疑惑的神情,他笑著解釋,“當然,這是絕對安全的,所有橋梁都有晃動,只是由于懸索橋的特性所在,感覺更強烈些。”

  此前,在我市已有跨汾河橋梁中,攝樂橋的高度最高,其主塔高113米。而現在的通達橋,主塔以123.471米的高度超越了攝樂橋,成為目前太原跨汾河橋梁第一高。網紅地標名副其實。

  夜晚的通達橋更加嫵媚動人。在燈光的烘托下,主塔呈現出橙紅、青藍、亮黃、紫紅等千余種無極變光,遠遠看去,好似夜幕中點綴著一塊美玉。主橋側面和橋塔側面設置的流水燈,更使橋梁動感活潑。

  生態之門告別臟亂擁抱清新

  “這里生機勃勃,滿眼都是美景,讓人心曠神怡。”每天鍛煉的時候,家住附近的高小麗看著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立起造型優美的“時代之門”,看著通達橋在藍天碧水間的倩影,覺得真是美的享受。

  汾河作為黃河的第二大支流,由北向南貫穿太原,使太原擁有在中國各大內陸城市中少有的“一水中分”的別樣格局。18座形態各異的跨汾河大橋,成為這座古城的別致景觀。但城市南端的小店汾河橋年久失修,土方大車時常帶著黃土呼嘯而過,兩側的部分地磚不見了蹤影,橋面的一些鋼筋也像故意搗亂般探出了頭……長久以來,小店汾河橋成為18個“兄弟姐妹”中最為滄桑的一個。

  “老橋不堪重負,橋面坑洼不平,塵土飛揚。”“橋面破舊,護欄生銹。”“開車去一趟城北可真不容易啊,不光橋面有大坑,而且附近有項目在施工,行車時可得集中注意力,經常要猛打一把方向盤。車道狹窄,一堵就是半天,車輛刮蹭更是常事……”附近居民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1994年修建的小店汾河橋即通達橋的前身,是晉源區通往小店區的唯一橋梁。橋梁結構簡單,橋面最高處距河床高約10米,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它與周圍的環境已不相匹配,無法滿足城市發展需要。

  如今,這里交通便利、風景優美,成了附近居民休閑的好去處。通達橋匝道綠意盎然。南北匝道圈內已做了約11萬平方米的綠化,匝道圈外南北500米范圍內,和濱河東路南延工程、汾河治理三期工程一起,總計做了約12萬平方米的綠化,還建設了小游園等,其余區域在持續綠化中。每天,都有專門人員修剪、澆水,這里已成為新的風景線。

  通達橋東西兩側共計由20條匝道組成,與濱河東路南延、濱河西路實現全互通立交,恰似舞動的“飄帶”,進一步完善了南部快速路網格局,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使汾河兩岸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迸發。

  和諧之門魅力無窮美至心坎

  “這橋,建得快!”小店高速口附近的歡樂林棲小區居民、79歲的李建章經常騎自行車轉悠,說起通達橋,他如數家珍,“去年4月拆了舊橋,8月吊裝塔座,10月主塔合龍,今年3月鋪瀝青,6月就通車嘍。看看,這么高難度的橋,還建得這么快!聽說這懸索橋一般要建兩三年,咱這橋的建設速度可是創紀錄了!”

  將近中午,64歲的退休教師李并華和幾位同窗驅車來到通達橋,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我們是專程來看‘網紅橋’的!首座懸索橋,又是個頭最高,必須來看看,漂亮漂亮!”

  沒過幾分鐘,附近又停下一輛車,來的是一對夫婦,榆次人,“是挺別致的!我一直關注它,據說這主塔不僅高,重量還大,用了7000多噸鋼!這么大的體量,外觀卻看起來挺纖細,輕巧美觀,說是漸變設計的功勞,還真夠神奇的!”

  采訪半日,通達橋上不斷有前來參觀的群眾,學生、騎行愛好者,不一而足。

  “太開心了!”住在周邊的居民最興奮,“以前我們這一帶屬于城鄉接合部,給人的印象就是村子、鎮子的,不太招人待見。如今建成這么‘高大上’的一座橋,出行方便,環境又好,我們這塊兒的‘身價’大漲,好生活哦……”

  自6月初通達橋通車起,眾多市民不斷前來登橋“打卡”,一睹大橋風采,日均200多人。不少人還帶來拍攝道具,定格有意義的瞬間,有自己留念的,有拍婚紗照的,還有抖音直播的,航拍的……也有人把漂亮的通達橋做成快閃視頻,“通車前幾天,很多人慕名而來,周邊停滿了車,每天約有500多人。”孫智勇說。

  橋的起伏姿態如同音符,歌頌著城市的美;橋連接著家,也連通著城市繁華。通達橋以全新的靚麗姿態,展示著太原的新魅力,透過這“時代之門”,未來可期……

(責編:田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开化县| 莆田市| 自治县| 佛山市| 昌江| 黄平县| 瓦房店市| 沭阳县| 昌图县| 聂拉木县| 东乌| 射阳县| 仲巴县| 乌拉特后旗| 锡林浩特市| 固原市| 沧源| 东乌珠穆沁旗| 广宗县| 油尖旺区| 栖霞市| 临沭县| 固阳县| 磐石市| 灌云县| 威宁| 会理县| 苏尼特右旗| 虎林市| 阳东县| 梨树县| 留坝县| 偏关县| 永寿县| 永德县| 满洲里市| 汶上县| 周宁县| 都江堰市|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