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初,2019年國家冶金科學技術獎揭曉。太鋼集團“手撕鋼”項目勇奪唯一特等獎。
歷經700多次試驗失敗,攻克170多個設備難題、450多個工藝難題研發而成的“手撕鋼”,與只有頭發絲的1/20粗、被譽為“黑金”的高端碳纖維材料,是太鋼集團向價值鏈高端攀登的見證,也是山西推動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范區、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這是中央對山西的殷切期待。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山西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真正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
堅持供改與綜改相結合的經濟工作主線,以“三大目標”為牽引,山西走出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經濟增速2017年以來連續10個季度保持在6%以上,全省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高質量轉型發展不斷開拓出新局面。
發展理念深入內化,轉型發展進一步提質
全球首家煤基合成Ⅲ+基礎油在潞安集團成功下線,陽煤集團成功制造出世界首臺R-GAS煤氣化爐,我國首個基于煤礦巷道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在同煤集團開工建設,晉煤集團柳林石西等煤層氣勘探開發新區塊相繼點火出氣……
上半年,省屬國企喜報連連。
在大力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發展非煤新興產業的征程中,省屬國企在通用航空、新能源、現代煤化工、新材料、裝配式建筑、信息服務業、文旅產業等領域全面開花,取得突破性進展。
“上半年,省屬國企利潤同比增長32.6%,主要經濟指標呈現‘7升2降’的良好態勢。”省國資委主任郭保民說,順利實現“雙過半”后,省屬國企正在由“開門紅”向“季季紅”“全年紅”的目標挺進。
延續一季度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全省經濟繼續高開高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57.65億元,同比增長7.2%,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創6年來同期最好水平。在總量躍升至全國第20位的同時,增速也躍升至全國第10位,山西經濟總量、增速實現“雙躍升”。
近年來,山西將新發展理念內化于心,堅定不移把供改和綜改相結合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以“三大目標”引領經濟發展各項工作,不因煤炭價格波動而動搖轉型發展,不因增長壓力大而放松生態環保倒逼,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持續傳導轉型壓力,省委的工作指導不斷轉化為全社會的自覺實踐。
沉甸甸的數字,體現了全省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彰顯了山西在整體發展由“?!鞭D“興”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在轉型發展邁入正確軌道后的進一步提質。
“煤炭形勢好的時候不想轉,煤炭形勢不好的時候轉不了的‘怪圈’得以突破?!敝洕鷮W者、山西師范大學校長楊軍認為,通過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探索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子,山西轉型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
“在外部環境趨緊、環保約束強化的背景下,2017年以來山西經濟增速連續10個季度均保持在6%以上?!睏钴娬J為,增長速度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說明我省經濟增長成功突破了增長周期的底部徘徊波動,跟隨國家步伐逐步邁入中高速增長的軌道。
以改促轉不斷深化,轉型發展進一步提速
“上午提交了材料,沒想到下午就在銀行自助打印出營業執照?!被貞浧?月底辦理企業登記的情形,山西華夏易迅創業就業實訓基地的翟寧潔不停地感慨。
由“跑斷腿”到“一天辦”,得益于今年6月省市場監管局與6家銀行合作開啟的政銀合作助推企業發展新模式。困擾市場主體多年的商事登記和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打通,正是我省持續深化以改革促轉型的一個生動詮釋。
“資源型經濟轉型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是山西在新時代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鄙轿髫斀洿髮W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衛虎林說,我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將改革作為推動轉型的根本動力,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和問題,開啟了轉型發展的新征程。
堅定“改革決不能落后”的決心,我省在主線上確立以改促轉,將供改和綜改建設結合,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貫穿到轉型發展的全過程全領域。在目標上彰顯以改促轉,確立“三大目標”,以此塑造山西新優勢新動力新形象。在舉措上奮力以改促轉,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國企國資改革、開發區改革、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等基礎性引領性改革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30條”,構建起推動轉型發展體制政策的“四梁八柱”。在導向上體現以改促轉,在干部考核中加大了改革的權重,同時著力激活和大力培育全社會因長期資源依賴而擠出的市場意識和創新精神。
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推進,綜合改革試點制度框架正在全面搭建;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深入推進,開發區實現一般工業項目“拿地即可開工”;開發區改革創新持續深化,“九通一平”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穩步推進;“放管服效”改革扎實推進,全省企業開辦時間降至5個工作日內……
“聚焦重點領域,瞄準關鍵環節,長期以來制約山西轉型發展的難題逐一被破解?!毙l虎林表示,全力推動落實一批中央及省委作出新部署和要求的重大改革,持續深化一批具有基礎性和牽引性的重大改革,鞏固提升一批已形成山西特色和亮點的重大改革舉措,起到了以改革“一子落”帶動轉型“滿盤活”的生動局面,推動了轉型的進一步提速。
結構動力持續優化,轉型發展進一步提效
打造電子信息及其裝備、裝備制造及汽車、生物醫藥及食品、新材料及加工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創新引領、配套齊全、集群化發展、占據產業鏈高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體系,政策體系構建和“一網通辦”改革也走在全國前列。這是成立短短兩年多,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交出的一份亮麗答卷。
3年累計退出煤炭過剩產能8841萬噸基礎上,今年全省將再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895萬噸。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煤炭產業先進產能占比已經達到68%。省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興毅表示,2016年以來,我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在全國率先實施煤炭減量化生產,為改善煤炭市場供求關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興產業強勢崛起,煤炭產業走上“減、優、綠”之路。在新舊動能加速轉換過程中,全省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中,轉型發展進一步提效。
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將2018年確定為轉型項目建設年,通過擴大有效投資,優化投資結構,以投資結構帶動經濟結構調整,全力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在山西的構建。2018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50億元,轉型項目投資占比達到62.1%,其中新興產業投資完成額占全省轉型項目投資比重達到90%。
在今年的深化轉型項目建設年中,全省繼續圍繞產業轉型、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增動能的新項目、大項目、好項目,不斷夯實轉型基礎,增強發展后勁。
圍繞“中國制造2025”戰略,我省大力培育軌道交通、重型機械、通用航空等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等產業集群。
“上半年,全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5%,裝備制造業增長9.3%,均明顯快于規上工業增速?!笔〗y計局總統計師、新聞發言人衛永杰表示,隨著工業結構加速反轉,“煤炭大省”正在向“制造強省”邁進,“一煤獨大”正走向“多元支撐”。
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新產業、新技術不斷涌現;增長有速度、有質量,發展有活力、有動力。山西新動能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正深刻改變著產業結構、重塑著經濟增長格局,成為新時代山西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本報記者?;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