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12月5日在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開幕。隨著時間臨近,各展區、參展單位的展陳設計思路一一揭曉,太原展廳的備展計劃亮點突出,全面展示了我市的文化產業發展脈絡和文化改革豐碩成果。
太原展廳有看頭
太原展廳主題為“傳承創新并舉、文化科技互融”,由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創意設計、傳統工美非遺三大板塊構成。展廳面積300平方米,藝術化演繹的城市樓宇不規則堆砌,形成極具沖擊力的現代都市抽象景觀。亮面反光材質配合局部LED屏幕,以及大面積燈箱和大量柔性燈帶的運用,時尚簡潔,多姿多彩。
本屆文博會,太原市參展文化企業和單位共17家。其中,文化科技融合類6家,包括國內首創文物與其原始環境虛擬合體,列入中宣部中華文化走出去重點推廣項目——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全省唯一的傳媒類“新三板”上市公司——睿信傳媒及其展品“樂直播”;國內知名短視頻平臺“二更”山西區戰略合作伙伴——藝匠天下公司等。文化創意設計類單位包括:山西符號品牌管理公司旗下“閣僚兄弟”“漫讀時光”系列文創產品及場景體驗,大型水上實景演藝《如夢晉陽》及其“晉吞吞”系列文創產品等。傳統工美非遺類單位包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徐磚雕產品和技藝展示;通過發掘非遺資源和推動文旅融合,帶動整村脫貧的婁煩官莊木版畫等。此外,將播放“時代新人說”演講視頻、微視頻,實物展示時代新人系列圖書、紀念章。
文化產業勢頭猛
近年來,太原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文化體制改革有序推進,文化事業持續繁榮,文化產業蓬勃發展。2017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19.54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3.53%,占全省總量三分之一以上,逐步成為助推太原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文化市場主體實力穩步提升,擁有太原日報報業集團、太原市文廣集團、龍城電影集團等文化骨干集團等30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培育出101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單位),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億元以上文化企業達36家。太原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企業發展到300余家,其中10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動漫企業”。
新型業態發展勢頭良好,涌現出國內商業直播領跑者睿信傳媒;覆蓋全國1500個縣區,新媒體矩陣擁有1.5億用戶、短視頻達人矩陣擁有1億以上用戶的晉商行等文化科技企業;以及iLEP激光投影儀、樂直播、數據交互手套等科技文化產品,整體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文化活動更豐富
開展“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主題活動,先后舉辦兩季“時代新人說”大型講述活動,首站“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全國演講大賽,網絡點擊量累計逾5000萬人次,成功打造出一系列正能量高、主旋律強的文化盛宴。在全國首創馬克思書房、時代新人之家、時代新人學習站、時代新人主題體驗館,舉辦全國“時代新人說”微視頻大賽,出版時代新人系列圖書,逐步打造時代新人IP。
積極引導文化消費轉型升級,著力推動文化市場繁榮,推出晉劇《高君宇與石評梅》《關公》《起鳳街》,歌舞雜技劇《換了人間》,電影《中國故事》《驕傲的少年》等一批精品力作,首部“時代新人”原型電影《幸福金剛里》按計劃推進。電影市場更加活躍,2019年前三季度票房收入3.2億元,占到全省的36%。
大型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精彩紛呈:晉陽湖大型水上實景演藝《如夢晉陽》正式上演,清徐首屆國際音樂焰火節盛大舉行,“紫禁風華——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亮相太原博物館;第十五屆省運會和二青會相繼在太原舉辦,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升級為國際田聯金標賽事,2019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吸引了五大洲的騎手參賽,打造出輻射周邊、影響全國乃至國際的文化品牌,塑造太原新形象,提升太原美譽度。
文旅融合入佳境
太原旅游資源豐富,市內分布著晉祠、天龍山、雙塔寺等諸多風景名勝和文保單位,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7項、省級保護項目80項,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家,A級旅游景區33家,還分布有醋都小鎮、非遺小鎮等近60家工農業旅游點。
太原正主動聚焦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參與全省三大旅游板塊開發,整合文旅優質特色資源,以創建“晉祠——天龍山”國家5A級景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太原古縣城、千年府衙、青龍古鎮、華夏文明主題公園等項目建設,著力構建“大景區”,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2018年,全市接待海內外游客達到8126.19萬人次,同比增長19.8%;實現旅游總收入995.57億元,同比增長21.1%,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