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辦法》12月5日發布,明年施行。包括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各類經濟組織在內的民營經濟,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諸多幫助和服務。
縣級以上政府為民營經濟組織創造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鼓勵民營經濟組織平等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同時,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引導民營經濟組織參與“PPP”項目,鼓勵民營經濟組織投資基礎設施、生態環保、脫貧攻堅、文化旅游、民生康養等領域;鼓勵民營經濟組織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投資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金融政策方面,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逐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可以通過補助、基金以及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經濟組織。民營經濟組織申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有關部門要提供咨詢、指導服務。同時,增加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金,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和保費補貼機制,為民營經濟組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各級政府在制定、實施國土空間規劃時,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達到規定投資強度的民營經濟組織的項目用地給予支持。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組織在開發區創業,依法享受開發區相關優惠政策。對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民營經濟組織工業項目用地,可以通過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方式供應土地,為民營經濟組織創業提供保障。對于符合規劃、不改變土地用途,拆除舊廠房或者利用原有工業廠房、在建廠房加層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民營經濟組織工業項目用地,免收容積率增加部分的土地出讓金。
為了支持民營經濟組織進行創業創新,我省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民營經濟組織合作,建立科技創新基地、創業孵化基地等,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創新人才到民營經濟組織兼職。民營經濟組織引進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可以平等享受本地區有關人才培養、引進、評價、保障、激勵等優惠政策。
縣級以上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的重大決策涉及民營經濟組織利益時,應召開聽證會或者以其他形式聽取有關民營經濟組織以及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的意見和建議。有關部門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調解、仲裁等法律服務資源,為民營經濟組織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濟等服務,幫助民營經濟組織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