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目:“高仿”APP叢生快避開這個坑
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功能強大,支付、查詢、學習、了解資訊,下載APP即可搞定。然而,人們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時,一些“高仿” APP卻在擾亂著這個市場,侵害消費者權益。面對魚龍混雜的狀況,不少人會感到迷惑:到底哪個才是官方認證、安全可靠的APP?12月13日,消協人員提醒,在下載使用APP時,需仔細辨別應用程序的真偽,如遇到要求轉賬、打開不明鏈接等,一定多長個心眼。
云里霧里,真偽難辨
“聽說現在通過微信支付就可以交罰款了,我就想下載個交通違章查詢APP,結果一下子蹦出那么多,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實在分不清。”12月13日,市民毛女士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困惑。她說,自己剛學會開車不久,一些交通規則還有些記得不牢,開車在路上就怕違章。有天傍晚,她開車在北大街與新建路東北口右轉車道上,沒注意信號燈與直行燈不同步就右轉了,剛轉過去她才瞅見信號燈為紅燈,當時吃了一驚,她認為應該是闖紅燈了?;氐郊?,她就迫不及待地準備在手機上下載個交通違章查詢APP,想提前熟悉操作程序。可誰知道,當她在手機“應用商店”輸入關鍵詞后,彈出幾十個相關APP,這下,她犯難了:“到底哪個是交警部門的?”隨后,記者按毛女士所說體驗了一下,果然,在輸入“交通違章查詢”后,顯示不同圖標的相關APP很多,比如“車行易查違章”“交管12123”“12123查違章”“違章查詢助手”“汽車違章查詢”等,讓人感覺一頭霧水。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僅交通違章查詢APP “版本”眾多,涉及銀行、公積金、房貸、購買車票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APP,亦是令人眼花繚亂。
火眼金睛,以免被坑
利益驅動,市場混雜,越來越多的“高仿” APP充斥著手機應用平臺,游走在“灰色地帶”,給消費生活埋下了不少安全隱患。前段時間,一條信息引起不少人的關注,山東濟南一位韓姓市民原本是想投資理財,卻因下載了一款名為“XX銀行信用卡”的山寨APP,而遭受了銀行卡被盜刷、莫名被貸款。當他就近到銀行營業網點進行核實時,卻被告知所安裝的客戶端為“高仿”產品,令他苦不堪言。
專家指出,區別于正版APP,這些手機應用程序已經涉嫌侵權,對用戶可能產生實質性危害,應該嚴格管理,尤其像涉及教育、醫療、公積金、養老保險等相關功能的APP,更要重點關注,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打擊。 “涉及提供個人信息等,一定要慎之又慎?!毕麉f人員介紹,如今,“高仿” APP橫行是因其“有利可圖”,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取消費者信息等,牟取不正當利益,讓消費者經濟受損。因此,在下載使用APP過程中,除了仔細辨別真偽外,如遇填寫詳細個人信息、轉賬匯款等情況時,一定要謹慎,或向相關部門咨詢確認之后再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