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穩崗擴就業、精準服務兜底線……6月9日消息,迎澤區通過打好政策組合拳,主動服務,助力社會留青山,穩崗贏未來。(《太原晚報》6月10日)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受疫情影響,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求職出現新變化,迎澤區多措并舉打好穩就業組合拳,筑牢民生保障根基,有力推動了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形成了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良性循環。
一個基本的現實是,企業發展越好,就業的承載力就越強。如果企業發展受挫甚至被迫裁員、關閉,穩就業就會受到較大影響。發揮企業承接就業和容納就業的“蓄水池”作用,一方面要搶抓政策紅利,用好暖企穩崗政策、精準貼心服務,為企業降費減負,幫企業復工復產,千方百計穩定生產、穩住訂單,共克時艱,共渡難關;另一方面要搶抓發展機遇,通過新上項目、技改創新,開辟新的就業崗位。
隨著太原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園區迅速崛起,崗位數量增多、就業種類變多,要找一份工作并非難事。而且,許多企業求賢若渴,開出的用工待遇,和經濟發達地區企業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如果算算“綜合賬”,恐怕是只賺不虧。特別是在戰“疫”的關鍵時刻,留在本地就業,無疑是既安全又增收入的雙贏之舉。
穩就業,相關的服務保障應及時跟進。疫情之下,既要創新招聘服務,廣泛開展“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的線上“春風行動”,利用互聯網進行供需對接,實行網上面試、網上簽約、網上報到;也要通過開展線上就業培訓、開設就業指導“空中課堂”,用新知識、新技術武裝勞動者,不斷提升個人技能與各行業崗位的匹配度,讓人時刻感受到“在崗如在家”的溫暖。
就業抓得穩、全局才能穩;就業抓得好、發展才能好。積極應對疫情下的就業大考,既靠政策幫扶,也靠服務優化,功課還要做在前頭。只有不斷拓展思路,拓寬路徑,把穩就業的各項措施真正落地、落實、落細,才能將疫情對就業的負面沖擊降到最低,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作者為江蘇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