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我市出臺《2020年太原市二級以上醫院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實施方案》,通過二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種形式的對口幫扶,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市”的城市二級以上醫院幫扶體系,促進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市、縣兩級直屬直管公立醫院均組建幫扶基層團隊,通過對口幫扶逐步提高基層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和急診急救處置能力,并針對性提供中西醫技術指導、業務骨干培訓、專家示范帶教等,實現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幫扶全覆蓋。同時,二級以上醫院加大“互聯網+”應用力度,面向基層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心電診斷、遠程影像診斷等服務,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推動構建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
幫扶鄉鎮衛生院:每周至少2次
由城市二級以上醫院組建幫扶工作隊,進駐鄉鎮衛生院開展幫扶工作,工作隊至少由3名以上衛生技術人員組成,人員具體構成由各醫院與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雙方協商確定。幫扶時限,每周至少2次,每次在鄉鎮衛生院工作時間至少4小時,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可以采取人員駐點幫扶模式。
幫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每周至少3次
由城市二級以上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指導中心(或相應科室)安排,采取專家坐診、建立慢性病工作室或加入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模式開展幫扶。幫扶時限,每周至少3次,每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時間至少4小時。
幫扶鄉村醫生:線上加線下,每月至少進村1次
幫扶鄉村醫生,采取“線上加線下”方式開展,線下幫扶,由城市二級以上醫院醫生自愿報名,一對一結對幫扶鄉村醫生,每月至少到村衛生室服務1次,牽手1年折算幫扶時間2個月。線上幫扶,由城市醫生和鄉村醫生注冊“千醫千村牽手滴滴幫扶指導”系統,開展線上幫扶指導。
縣域內對口幫扶:實現全覆蓋
縣域醫療集團可結合市級二級以上醫院對口幫扶情況,對集團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幫扶,做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幫扶全覆蓋,具體方案由各縣域醫療集團制定。
幫扶縣級醫院:每次派駐時間至少3個月以上
由三級醫院和市直二級以上醫院派駐人員對縣級醫院幫扶,派駐以醫療為主,兼顧護理、醫技、管理等專業人員,采取全脫產幫扶模式,派駐人員至少在3人以上,每次派駐時間至少在3個月以上。
支援各急救站點:擬晉升中級以上職稱的執業醫師可報名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急救、內科、外科專業擬晉升中級以上職稱的執業醫師,可報名參加全市急救站點急救工作。市急救中心負責培訓醫師,培訓合格后,統一安排派駐醫師到各急救站開展工作。
幫扶內容有側重弄虛作假將追責
支援縣級醫院,側重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縣域外轉前10位病種診療、雙向預約轉診等方面的幫扶;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側重提高主要臨床科室,如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麻醉科、中醫科等科室的診斷能力和治療技術;積極創造條件、調配資源,組建特色科室,如五官科、骨科、慢病科、康復科等,加快建設功能健全的檢驗科、影像科。
具備中醫技術支援能力的二級醫院,幫助受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強中醫科、中藥房建設,配備必要的中醫診療設備和常用中藥飲片;培養提高鄉鎮衛生院中醫科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如針灸、針刀、推拿康復、刮痧、火罐等診療能力,發揮中醫中藥在診治常見病、慢性病方面的特色優勢。
鼓勵二級以上醫院醫生加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中,及時解答基層醫生的咨詢,解決健康管理服務需求,培訓指導基層醫生規范開展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今后,市衛健委將以抽查、暗訪等形式,檢查幫扶基層人員的在崗工作情況。市級檢查發現1次不在崗的,予以通報批評;3次不在崗的,當年服務基層時間不予認定;3次以上不在崗的,2年內不為其安排幫扶工作任務。對在幫扶基層鑒定工作中出現的弄虛作假等行為,將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情節嚴重的移送駐委紀檢監察組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