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雨后,空氣清朗,春的氣息正在悄悄地蔓延。驅車從濱河東路一路向南,過晉陽橋,駛入汾東南路,不一會兒就到了小店區汾東商務區賈家寨村。開闊的田野之中,矗立著氣勢恢宏的現代化高大建筑群,這便是投資18億元、歷時4年建設、占地308畝的太原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汾東院區開診一年多來,與府城院區齊頭并進,讓市中心醫院這座百年老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崛起 兩翼齊飛
市中心醫院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意大利籍教士創辦的天主教醫院,歷經滄桑,1958年8月,正式更名成立太原市中心醫院。
28.8萬平方米的汾東院區,加上8.5萬平方米的府城院區,市中心醫院成為了省內空間最大的醫院。如果說府城院區有的是厚重、歷史、滄桑和悠久的氣息,那么汾東院區則代表了活力、激情、昂揚和現代化,她以挺拔的身姿,傳承著府城院區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牢牢扎根在省城南部沃土,守護一方百姓健康。
2019年11月30日,汾東院區開診,市中心醫院一院兩區協同發展模式形成,邁上了全新征程。早在2018年10月,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趙永生和院長李新華同時走馬上任。新一屆黨委領導班子決定以黨建鑄魂工程、學科圓夢工程、人才未來工程、服務暖心工程、管理智慧工程五大工程為抓手,統籌推進醫院改革發展,確定了以一流管理、一流技術、一流服務,重振市中心醫院雄風的發展目標。借著汾東院區開診的轉折機遇,市中心醫院堅定前進方向,建設省內最強綜合實力的區域醫療中心。
來到汾東院區這所現代化醫院,整齊開闊的院區里,點綴著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松柏和開得正艷的鮮花。嶄新的大樓里,門診大廳大氣敞亮,候診區醒目的顯示屏、標識牌,舒適的座椅,一切都井井有條,忙而有序。
擔當 兩項“大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此時,汾東院區開診僅一個多月,面對的是疫情防控和院區發展兩項“大考”。市中心醫院黨委主動請纓,醫院先后被省、市確定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定點收治醫院,省、市新冠肺炎孕產婦和新生兒疑似/確診病例救治定點醫院,承接境外入并人員疫情防控定點醫院。
當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發出了支援湖北、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等主戰場的動員令后,全院380多名醫護人員參戰,100多名行政后勤人員做后勤保障,有19人馳援湖北,3人援助市四院。全員取消休假,24小時人員到位,迅速組建抗擊疫情梯隊、快速改造獨立防治樓,選派優秀醫護人員跟隨山西醫療隊馳援湖北,市中心醫院以高度的責任擔當、快速的應急反應能力、統籌組織能力與戰斗準備能力,讓大家看到了“中心醫院的速度和力量”。
市中心醫院這樣的表現也在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受到了肯定。醫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記大功”獎勵,同時,郭長城、周峰、侯麗等26名醫護人員分別被授予山西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二等功、三等功及嘉獎等獎勵。
汾東院區也未停止前進。三個月內,醫院大部分核心科室到位,在半年內按三甲綜合醫院要求科室建制齊全,汾東院區2020年全年新開科室36個,治療門診患者83710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3554例,手術治療7096例。
使命 醫者仁心
“醫生,快救救我兒子!”今年2月17日,正月初六,一名渾身是血、陷入昏迷的小伙子被緊急送到了汾東院區。
“左踝關節毀損,右股骨干骨折,通常截肢是最安全的治療措施。”接診的骨科醫生迅速給出診斷。可考慮到小伙子才27歲,家里也不富裕,醫護人員心里的天平都傾向了另一種很冒險的治療方案——保留雙腿,斷肢再植。
盡管是春節假期,汾東院區骨科專家團隊經過數小時手術,保住了患者雙腿。在病床上醒來,小伙子發現自己雙腿還在,激動得直流淚,對醫生有說不完的感謝。在市中心醫院百余年的辦院歷程中,比這更驚心動魄的救治還有很多。曲折,抑或平淡,每次救治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點:醫院救死扶傷的責任和醫者仁心,為百姓健康服務的使命。
“急病要急,慢病要準”,這是老百姓對健康服務的切實需求。
2020年,市中心醫院與70多家基層醫療機構建立對口幫扶合作、共贏關系,發展醫共體成員單位33家;發揮專科聯盟優勢,組織專家開展面向基層的“兩巡一診”活動,利用互聯網開展遠程診療活動,提升了基層解決專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也增強公眾自身慢病管理能力,并利用信息集成平臺推進雙向轉診、急慢分治。
“老百姓的健康訴求是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醫聯體建設有利于大數據的建立以及合理診斷及預防,未來可轉化為疾病精準防控的一大優勢。”李新華院長說。
領航 院士加持
今年3月13日,國內首例機器人輔助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完成,手術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教授團隊操作完成。而在2016年,市中心醫院便與葛均波院士團隊達成合作協議,建立院士工作站,開展長期合作。汾東院區投入使用后,專家合作更加緊密。去年11月底,山西省首屆濱河心血管疾病高峰論壇在汾東院區舉辦,葛均波院士親臨講學。
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只是市中心醫院引進的強援之一。在把汾東院區打造成“百姓家門口的全國名醫聚集地”這件事上,他們不遺余力。醫院大手筆引入國內頂尖醫療資源,建立“名醫工作室”,形成“名醫、名科、名院”資源的互聯互通,滿足不同層次患者尤其是疑難危重患者的需求。
順應變革與時俱進,正是時代的最強音。尤其在日新月異的衛生健康領域,要想到達行業前端,更為不易。市中心醫院協調推進學科發展,以多學科診療和重點核心學科技術為突破口,在以往皮膚、心臟、神經、婦產生殖和內分泌五大疾病診療中心基礎上,又新建了消化病診療中心和急重癥醫學中心;打造“家門口的全國名醫聚集地”,廣延北京協和、宣武、阜外、南京鼓樓、上海十院等全國名院的50名高層次人才坐診汾東院區;積極柔性引進專家,建立30個全國名醫工作室,借勢借力實現整體技術推動和提升,多方位發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除了柔性引智,更重要的是變輸血為造血。醫院通過剛性聚才,引進學科帶頭人15名,擔任科主任,發揮學科帶頭人優勢;用好名老專家,發揮好傳幫帶的作用,將能力強、技術好的專家返聘為特聘專家;大膽啟用有才干的青年技術人員,加大對年輕人才的培養力度,將32位年輕骨干人才安排到科主任崗位上施展才華。
人本 服務為先
公立醫院也是黨聯系人民、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為讓百姓享受到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市中心醫院大膽嘗試、持續創新、擴寬領域、延伸觸角,各類醫療、便民服務直抵人心。
2020年12月26日,地鐵2號線開通。府城院區在地鐵北大街站附近,汾東院區離地鐵終點站西橋站不遠……為進一步方便患者,汾東院區以人為本,開通了“地鐵+免費擺渡車”服務。“別看這里不是市中心,可從家門口坐上地鐵,一出站,就有擺渡車直達醫院,方便、快捷!”家住菜園街的李奶奶體驗了一次“地鐵+免費擺渡車”后,開心極了。以前,子女開車陪老人去醫院,得走將近一個小時。
同樣,在就醫流程上,汾東院區積極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患者如需住院,在“出入院一站式服務中心”辦理相關手續,即可享受一口受理、一站服務、全程代辦等全方位的服務。而院區行政部門也將開始實行“一站式”服務,為一線醫護人員解除后顧之憂。此外,醫院門診大廳還增設了手機加油站、自助寄存柜,從細節入手,為患者提供更貼心的就醫服務。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市中心醫院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譜寫2021年醫院發展新篇章,為實現醫院振興復興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