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市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工作專班在陽曲縣調研,對該縣正在打造的烈士陵園和石坡頭村黨支部現場教學點,從整體規劃、硬件建設、課程開發等方面進行指導。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陽曲縣堅持“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店子底村、烈士陵園、石坡頭村黨支部等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被逐步整理、挖掘,通過紅色鄉村建設、打造紅色品牌、帶動紅色旅游產業等方式,使這一抹抹“紅”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課堂和激活鄉村振興發展的一池春水。
建強紅色教育“主陣地”
店子底村是著名的“支前模范村”,建成了中國第一家村級“支前紀念館”。陽曲縣將這里打造為黨性教育基地,陸續開辟了上支前黨課、參觀支前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走支前路等精品課程和參與式教育體驗活動,“紅色講堂”累計接待10萬余人。2016年,這里被市委組織部確定為“弘揚支前精神紅色教育基地”。
除了店子底村,陽曲縣的紅色資源也不少。石坡頭村黨支部,作為陽曲縣第一個黨支部,是陽曲地區革命火種的誕生地。如今,石坡頭村黨支部舊址已被列入全國革命遺址,這里也成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和紅色教育現場教學點。這些依托紅色資源打造的“實景課堂”,推進了該縣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深入。
激活紅色教育“正能量”
為積極推進黨性教育活動,全面激發黨員干部“思學、好學、盼學”積極性,該縣組織各鄉鎮和部門領導帶學、集體研學、實踐檢學,并建立黨員工作群,進行比學趕超。通過黨員送學上門、微信群、學習強國等學習平臺,確保退休黨員、流動黨員、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員等全部黨員參加黨史學習教育。
該縣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設“紅色課堂”“周末學堂”,由縣處級領導干部、各部門(單位)負責人及青少年領學黨史書籍,講述紅色故事,傳遞陽曲聲音,組織全縣黨員干部到店子底村、石坡頭村、陽曲烈士陵園等地接受紅色教育,激活紅色教育“正能量”。
用好紅色教育“解民憂”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陽曲縣積極用好紅色資源,激發為民情懷。原來的店子底村溝深路險、交通不便,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2015年,在縣政府的幫扶下,村里逐步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紅色旅游線路。村黨支部書記石狗拴說:“我們村的人,跟以前不一樣了。大家主動學習紅色知識,講好紅色故事,辦好紅色旅游。”這幾年,店子底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了100萬元。石坡頭村也成為該縣重點打造的紅色景點,改造黨支部舊址、整修破舊院落、建立紅色講堂等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時結合鄉村振興,對村容村貌整體規劃設計建設,發展紅色旅游,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我們將繼續傳承紅色精神、發展紅色旅游,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永放光芒。”該縣負責人表示,將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產業振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短評
讓紅色資源鮮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陽曲縣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一件件革命文物,一處處紅色舊址,是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該縣充分運用好寶貴的紅色資源、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內容,也是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在要求。
創新是最好的傳承。陽曲縣應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既要讓紅色資源鮮活起來,也要讓紅色文化更有感染力,讓更多人能更好地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開拓前行的信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