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75歲的張大爺因上腹部疼痛、皮膚泛黃,來到太原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肝膽外科門診就診。經檢查,張大爺患有膽總管結石,大夫建議他住院治療。張大爺的女兒憂心忡忡地對大夫說,父親年齡大了,開刀動手術身體怕是吃不消,能不能保守治療?大夫說,放心吧,不必開刀手術,我們用十二指腸鏡就能取出結石,非常安全。

病情討論:精益求精

術前麻醉:小心翼翼

小心求證:“鏡”顯身手

微創手術:探囊取“石”
2月22日,楊軍凱醫生在副院長、肝膽外科武飚主任的指導下,為張大爺進行了十二指腸鏡取石術。醫生將十二指腸鏡小心地伸進張大爺患有結石的膽管里,掏出了一枚直徑約1厘米的結石。張大爺的女兒高興地握著武院長和楊醫生的手說,太感謝你們了!沒想到不用開刀就解決了大問題,十二指腸鏡真神啊!目前,張大爺恢復良好。

武飚副院長介紹,提起十二指腸鏡,一般人都會認為“不就是一個能做檢查的鏡子么”!其實不然,這個“鏡子”既能檢查,還能治療,本事大著呢。十二指腸鏡能檢查治療胰、膽管系統疾病,還可以診斷膽管結石、膽管狹窄和畸形、膽囊和膽囊管病變,以及疑難性腹痛,特別對于梗阻性黃疸的診斷有其獨特的價值。它能在微創狀態下取出膽總管、膽囊、胰管的結石,根本不用開刀動手術。和傳統的開刀動手術相比,它有很多優勢。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進行剖腹手術,手術創傷大,治療時間長,對于高齡、合并多種疾病等手術高危患者,局限性極大。而十二指腸鏡取石術,則是鏡子循自然腔道取石,無手術切口,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是微創中的微創。
但是,十二指腸鏡手術想要做好并不容易,它是目前內鏡當中最難的手術,極具挑戰性,國內權威醫學人士曾說,誰掌握了十二指腸鏡技術,誰就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
它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武飚副院長說:第一,十二指腸鏡看起來和胃鏡一樣,其實二者眼睛長的地方不一樣,十二指腸鏡是一種側視鏡,不能抬起頭來走路,只能貼著食管壁、十二指腸壁前行,稍一抬頭就可能造成腸壁出血、穿孔等并發癥;第二,插管是關鍵中的關鍵,若不能進入目標管道(膽管或胰管),手術即宣告失敗。
太原市中心醫院肝膽外科面對困難、勇敢挑戰,不斷推動十二指腸鏡技術進步。目前該技術已進入全省先進行列。他們推出的雙鏡聯合(腹腔鏡,十二指腸鏡)、三鏡聯合(腹腔鏡,十二指腸鏡,膽道鏡)診治,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市中心醫院十二指腸鏡手術開展5年來,手術量逐年提升,2021年達到300多臺,名列全省第三位,成績令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