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越來越好了,還是沒能陪爸媽。都說太原變化比外邊兒大,我深愛著我的家……”近日,民謠《太原》走紅,在優美的旋律中,歌詞“條件越來越好”和“太原變化大”的講述引發市民強烈共鳴。
太原變化大,在文旅產業當中當屬大景區建設。太原古縣城、太原方特、鐘樓街、雙塔公園、汾河四期、太原植物園、稻田公園……近幾年,我市新建的一批重量級景區猶如下餃子一般涌現,數量之多、顏值之高,讓人有些驚訝。這些全新景區不僅彰顯著太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充實著“錦繡太原”文旅品牌內涵,而且為市民和游客的休閑生活增添了許多精彩。城市環境宜居宜游,民眾詩意棲居,自得其樂,幸福指數就這樣悄然攀升。
名城風貌彰顯
3月21日,省文旅廳發布了我省首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公示名單,太原古縣城、鐘樓街步行街、太原方特東方神畫入選。三大景區分布于城市北、中、南三個方位,是我市“古都晉陽”“千年府城”“新銳景區”文旅品牌的典型代表,扮演著“城市會客廳”的角色。
“以前,外地朋友來太原旅游時,我會推薦晉祠。他們游覽完之后,一般自駕去平遙古城這些外地景區。不過這一現象已經成為了過去。”“90后”邊思宇,是富力文體中心一名游泳教練,忙碌一周后,他都會安排一次旅游活動來放松身心,他的足跡遍布我市各大景區。冬天前往植物園觀賞奇花異木,與網紅“露珠”形植物館建筑、60米超長扶梯合影;夏日傍晚,和愛人自駕前往晉陽湖公園,在湖邊一起看落日;外地同學來太原時,帶著他們前往太原古縣城或者鐘樓街,欣賞古色古香的建筑,感受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我市新建的大景區都值得看看,我可以向外地朋友報出一長串名字,讓他們選擇。”
市民戴晉生,是一名資深驢友,他用“發展很快,變化很大”來形容我市景區建設成績。他舉例說,太山是驢友們的熱衷去處,他多次沿著山間小路爬上山頂,“以前規模很小,經過改造升級后,景區擴大了好幾倍。仿唐風格建筑群,不僅美如圖畫,而且非常有文化底蘊。太原市經過改造、升級的景區,面貌全新,完全拿得出手,值得向外地游客推薦。”
旅居環境美好
近年來我市大力開展大景區、歷史文化街區以及相關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和開發建設,不僅向市場提供了高品質文化旅游產品,而且極大改善了城市面貌和生態環境。從空中俯瞰,我市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各類景區如同顆顆明珠點綴在城市各個角落,景色美不勝收。
“95后”女孩郭小倩是太原方特一名員工。四年前,她從重慶工商大學畢業,了解到太原方特要在家鄉陽曲縣落地,于是決定回家鄉發展。入職太原方特后,她發揮設計專業特長,參與到太原方特園區的各類設計工作當中。“這里美如畫卷,建筑華麗,環境整潔,活動精彩,夜晚綻放的焰火更是絢麗。開業當天,我激動得落下了眼淚。”郭小倩說,看到家鄉有這么美麗的大型樂園出現,看到小孩子們有了一個更安全、更快樂的玩耍地方,她真切感受到了太原的變化,感受到了陽曲縣的變化。能在一個如畫景區為家鄉建設發光發熱,真是一件美好事情。
今年69歲的王茂才,出生在鐘樓街的靴巷,在鐘樓街一帶生活過35年。喜歡懷舊的他,長期記錄、拍攝周圍環境的變化。鐘樓街改造完工后煥發出全新活力,他時不時來這里找老街坊、老同學聚聚,或者獨自行走在鐘樓街上,將老照片與眼前街景作對比。“這里修舊如舊,保持了歷史風貌,能勾起很多往事。真沒想到這里會變得這么好。”
錦繡太原聞名
3月28日,央視新聞客戶端再次聚焦太原,欄目以“花開時節,春和景明”為題,推介太原美麗春色。在唯美鏡頭里,巍峨的城樓、聳立的雙塔、清澈的湖泊驚艷了時光,城市居民走到戶外放風箏、游春賞花,盡享美好春光。事實上,因大景區建設成績斐然,我市不僅在央媒的曝光率大大提升,而且躋身網紅城市行列,成為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
以鐘樓街為例。鐘樓街開街以來共接待游客800多萬人次,其中,正月初一至十五接待游客220萬人次。網紅景區太原方特也表現不俗,開園至今接待游客89萬人次,其中,春節、元宵節共接待游客19萬人次。有關負責人介紹,“游客來自內蒙古、陜西、河北、山西。正月十五當天,接待了1.4萬名游客。夜場煙花、主題演藝、無人機表演、燈光秀受到游客熱情關注和一致好評。”
去年5月開城以來,太原古縣城持續受到游客關注,人氣爆棚,已接待游客620萬人次。2022年“錦繡太原中國年”主題活動期間,太原古縣城接待游客38萬人次。在線上,太原古縣城是一個流量擔當,相關話題的抖音播放達1.6億次,成為全國19大城市群中心城市中的線上熱門景區。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原古縣城是人氣最高的網紅景區。所以,有一座“鳳凰城”帶熱“錦繡太原城”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