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尖草坪區委、區政府深入推進市場主體倍增工程,通過機制創新,加強政銀企對接,讓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實體經濟。在金融幫扶政策的有力支撐下,不少企業駛入健康發展軌道,為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平穩起步打下基礎。
即使到了周末,山西百一機械設備制造廠仍是一派繁忙。經過澆筑、鍛造等工序,一根根軋輥成功下線。“別看現在訂單多、生產順,可一個多月前,廠子差點停產,連稅款都繳不上了,因為嚴重缺乏流動資金。”企業負責人康力說。
企業由危轉安的背后,一筆500萬元的銀行貸款幫了大忙。從貸款申請到款項到賬,僅用了7天時間,為企業節省融資成本100多萬元。
這樣的效率離不開尖草坪區委、區政府全力推進的“市場主體建設年”活動。尖草坪區下大力氣為企業“輸血”“活血”,區財政局金融股搭建銀企“連心橋”,實打實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讓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流入企業。
機制創新 政銀企連接更順暢
6月初,還在為企業資金周轉犯愁的康力接到了電話,電話那頭是古城街辦的工作人員,“區財政局的要來了解企業經營和資金情況,您來介紹一下吧?”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康力參加了街辦組織的政銀企對接會。
沒想到,這一試解決了企業的大問題。“廠子里600多號人等著吃飯,愁啊!萬萬沒料到,這么快就拿到了銀行貸款。郵儲銀行攝樂橋支行為我們提供了低利率貸款,還減免了服務費,企業融資成本大幅降低,真是雪中送炭!”回憶起來,康力有些激動。
銀行主動對接企業,提供低利率貸款,這在康力看來有些新鮮。而在尖草坪區財政局金融股所辦理的業務當中,為企業“量身定制”低利率貸款,已經成為助企紓困的常態化服務。
今年以來,尖草坪區委、區政府多次組織召開市場主體倍增工程推進會、協調會,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今年4月,尖草坪區財政局從轄區工行、中行、農行、郵儲銀行抽調業務骨干,組建了金融股,落實省市區“市場主體倍增、金融助力實體經濟”一攬子政策。
“成立金融股就是要讓金融工作機制更順暢,政銀企連接更緊密,推動稅費優惠政策快速直達市場主體。”尖草坪區財政局局長鞏月軍說,在每個鄉街組織召開的政銀企對接會上,銀行和企業初步對接。在此基礎上,金融股持續跟蹤,開展精準對接服務,幫助企業快速獲得融資。
有了500萬元的貸款,康力懸著的心終于踏實了,他說:“享受到如此低的利率,加上新訂單逐月增加,企業的發展一定會更進一步。”
主動上門 入企服務更周到
李青供職的羅塞塔石生物技術公司,主營業務是醫療耗材的生產和銷售。受到疫情影響,公司的資金周轉出現嚴重困難。每次備貨,管理人員都為資金傷腦筋。李青說:“我們有好幾次貸款失敗的經歷,總覺得從銀行貸款比較難,但這次完全不同。”
主動上門走訪服務是金融股的一項重要工作,這家企業遇到的困難就是在上門走訪中發現的。為了幫助企業順利貸款,金融股負責人任國君和幾位同事多次入企,指導企業準備資料,不到半個月,企業就拿到了300萬元的低息貸款,度過了艱難時刻。
需要融資的企業還有不少。興華商貿城內有多家遇到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為了幫助這些企業,金融股的楊震宇和同事們多次聯系人社部門,將辦好的創業證挨家挨戶送上門,并為他們備齊資料,讓小微企業順利拿到政府貼息貸款。
“別看小微企業的貸款金額不高,但也許這幾萬元就能讓企業在市場上生存下來,這是關乎生計的大事。”楊震宇感嘆。
成立3個多月來,楊震宇開車入企累計走了7000多公里,金融股工作人員的足跡遍布柴村、古城、新城等8個鄉街,為89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量身定制”的貸款服務。申文亮從工商銀行抽調到金融股工作,他說:“現在工作起來更有底氣了,我們代表的是政府,企業對我們更信任,我們也要對得起這份信任,用情用力為企業服務。”
紓困解難 企業融資更便捷
翻開尖草坪區財政局編制的《推進市場主體倍增——金融服務企業資料匯編》手冊,第一頁便是金融服務工作組通訊錄,局長和工作人員的聯系方式寫得十分清楚。手冊中,不僅收錄了省市相關政策,還精心編制了各家銀行的惠企貸款最新產品。金融股的工作人員在走訪時,會將手冊贈送給企業。
“手冊上不僅有最新的惠企政策,還能從中比較出哪家銀行的貸款更適合,選好之后,只要打個電話就有工作人員上門對接,非常貼心。”創世紀瑞通公司的負責人胡云說。
在金融股的推動下,尖草坪區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快速、便捷地獲得了融資,資金流動性困境得到紓解——
惠通三鼎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法人因為疫情隔離,無法開展貸款面簽,中行尖草坪支行及時通過“視頻網簽”為企業辦理經營貸款30萬元。
和玉惠商貿有限公司的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農業銀行開啟“綠色審批通道”,通過優化流程、簡化資料,為該公司發放50萬元貸款,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凱風名建公司受到房地產市場波動的影響,無法及時收回貨款,導致資金鏈斷裂,工商銀行尖草坪支行及時為企業提供了170萬元的低息貸款,幫助企業走出困境。
……
一些小微企業可抵押資產少、信用記錄不足,對此,金融股與市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合作,充分發揮政府性擔保的增信作用,為企業牽線搭橋,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小微企業。
作為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企業家協會會長,古福明對金融股帶來的變化深有感觸:“以前,企業和銀行之間缺少橋梁,彼此的信任度低,貸款成功率也低。現在,通過政府搭建的新平臺,貸款融資實現了高效、便捷,推動了市場主體倍增,政銀企三方實現了互利共贏。”
短評
讓更多金融活水暢流入企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二者共生共榮。在企業遭遇困難的時候,金融機構對其“拉一把”“扶一把”,不僅是為了呵護市場主體的發展,也是為了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尖草坪區委、區政府創新機制,改變了以往政府金融服務相對單一的模式,通過從銀行抽調工作人員的方法,將政府的協調力與銀行的能動性充分結合起來,產生了1+1>2的效應。
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之下,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互信增加了,企業的貸款成功率提升了,“政府搭臺,銀企唱戲”的金融服務閉環完善了,流向企業的金融活水更多了。
這種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融資發展,切實降低市場主體運行成本的做法值得借鑒、點贊。